在潭州城,沒有人不清楚金富街。在這仿古一條街上,沒人不清楚金玉石執掌的遵古印坊。從古到今,要簽名蓋章的事多不勝數,要擁有一枚標記姓名的印章,必勞駕治印人。遵古印坊干的就是這個活計,因此生意長盛不衰。
印坊位于在金富街的尾端,很小巧的兩層樓,一樓是店面,二樓是工作室、會客室。門臉很窄,上置黑底綠字的橫額,兩邊是對聯,也是黑底綠字,不過顏色很優,都是紫檀木的。“遵古印坊”寫的是書法,渾厚樸拙。對聯看似平常,卻暗含一種自矜:“奏刀金玉木石;得意篆隸楷行?!睂懙氖菚?,飄逸輕靈。隸書和書法都是金玉石父親金鼎銘的手筆,對聯也是他擬的。老爺子已經快八十了,印坊是他三五年前創辦的,兒子經他朝夕督教,早可獨立門戶,于是交班放權,怡然在家安享晚年。
現今可稱之為篆刻家的,基本上沒法刻石刻木。而遵古印坊歷來弘揚家學造辦處匾額,除刻木、石之外,還能在許多不同的顏色上奏刀,金、銀、銅、鐵、象牙、獸角、玉、翡翠、水晶、瑪瑙……所雕刻體篆、隸、行、楷(稿本很少用篆書),任顧客選擇。尤其在仿刻古印上,功夫獨到。多年來,金家兄弟很樂觀,不怕有人搶去生意。
金玉石字刃之,五十歲了,矮矮墩墩,面白無須,兩只手強壯有力,手指關節過于突出,是大量握物操刀所致。他身上少有笑意,說話也不多,但話一出口,如鋼刀刻物,鏗鏘有聲。他十歲即在母親的嚴肅呵斥聲中,開始訓練藝術和刻印。書法遍習各種法帖,刻印則先摹刻秦漢印,再研刻古璽印、封泥印,然后下力氣于明清時皖、浙兩派的印學,最終落點于吳昌碩和齊白石,尤其是齊派印藝使他多有所悟。
金玉石不收徒弟,因為正讀音樂學校的女兒便是他的嫡派傳人。他也不請幫工,印坊除他此外,妻子劉婕英便是最靠譜的幫工,管錢、管勤雜還管磨印章底。將印章底磨平磨光造辦處匾額,是力氣苦活兒,先將粗、細兩種砂紙,粘在一塊木板上,將印底先磨粗砂紙再磨碎砂紙,最后又用細磨石磨光。
劉婕英說:“請個幫工吧,你看我這手,難看?!?/p>
金玉石說:“這才是勞動者的手。十指尖尖、肉嫩皮細的手,不出在這些家庭。我的手更難受,卻可以養家、立世!”
劉婕英嗆得直翻白眼,無話可說。
金玉石和父親也不搬到店里,早來晚歸,那個孩子住的小院子才是它們真正的家,陪母親吃午飯、聊天,其樂融融。
隸屬于市文聯的書畫家協會、篆刻家協會多少次邀約金玉石加入她們的協會,他微微一笑,說:“我還得修煉,不夠格啊。”心里暗說:“我能參與這魚龍混雜的團體嗎?哪個主席、副主任、理事一大堆,你爭我奪,要的是名頭,名頭可以提高潤格,錢呀錢!”但他表面上與那些人交往得很高,客客氣氣的,嘴巴又嚴,決不妄議此是彼非。
一些篆刻家常在靜夜,悄悄獨訪金家。他們之所以不去印坊,是怕對方看到有損自己的顏面。閑談之后,來訪者拿出備好的或銅或玉或水晶或琥珀的印材,請金玉石代刻送給某位領導人或知名企業家的名章。按規矩,邊款要刻“某某先生雅正,金玉石刻于×年×月”,但“金玉石”只能換成這個篆刻家的名字。
金玉石說:“我這是‘提刀’啊,無名──但不能無利!”
來人忙說:“金先生只管開價?!?/p>
“你有難事求你們辦?”
“正是,只其實……”
“你安心,我不說,沒有誰會明白。”
但這種事瞞不過金鼎銘,他對父親說:“你兒子給我名字鼎銘,字遵古,就是要我不忘古訓。這種代刻是讓無能者揚名于世,你不能干!”
金玉石說:“爹,他要這個虛名,誰管得了?我并沒有白費力氣,藝有所值,于心無愧。你常說慈禧太后的不少書畫,都由內廷的女官代筆,不只是一種文化遺存嗎?將來自有公論?!?/p>
金鼎銘鼻子“哼”了一聲,一甩手走了。
有兩天近午的時侯,遵古印坊的店堂里,忽然走進了一個陌生人,斑白頭發,短髯一把,窄長臉,小嘴巴,六十來歲的樣子,一手提一個大旅行包,一手持一把折扇。當時,金玉石坐在柜臺里,正翻看一本《齊白石印譜》。
“請問,你雖然刃之先生?”
金玉石聽到有顧客稱他的字,便猜測這是個腹有詩書的人物,忙放下書,站出來,拱了拱手,說:“正是敝人?!?/p>
“刃之先生,久仰久仰。我從外地前來叩訪,想麻煩你奏刀刻印。我小姓胡?!?/p>
“胡先生,幸會幸會。要刻什么印,只管吩咐?!?/p>
客人望了望樓上,說:“可借個安靜處說話?”
“行。請上樓!”金玉石朝樓上說道,“婕英,你來店堂照看吧?!?/p>
樓上脆亮地答道:“好咧──”
在窗明幾凈的樓上會客室,金玉石與客人喝酒、喝茶,東南西北地聊了一陣后,客人從旅行包里拿起一個很古舊的長扁形錦盒,打開蓋子,從上面取出一個發黃的白紙折子。
金玉石說:“這是清代的專用奏折,是北京宮里造辦處所制?!?/p>
“好眼力!這是先為清軍將領后為御史官員彭玉麟的奏章,我從古玩市場高價購來的,也請專家看了,是真品,而且是專折密奏。”
金玉石展開奏折,細細看完,說:“果真是個好玩意兒,是他巡視湖南時寫的奏折。”他曾看過不少彭玉麟的書法原件,對其行筆極其熟悉。
“先生讓我刻彭玉麟的官?。刻蟪仕突实鄣淖嗾拢遣荒茆j印的,這是規矩。”
“我自然知道。這個錦盒是裝專折密奏用的,真是老東西,可惜不是彭玉麟的原物。按古制錦盒裝上專折,盒上要貼一字條,鈐上‘彭玉麟專折’的印章,這叫封簽?!?/p>
金玉石明白了,來人是要他刻一方“彭玉麟專折”的印章,以便鈐在一張白紙條上,再去作舊,然后粘貼在錦盒上。有奏折,還有同時專用的錦盒和封簽,定可賣一個好價格。金玉石馬上想到來人聲稱姓胡,卻不披露名字,當然是對他存有戒心。
見金玉石久久沉吟,來人說:“價錢你只管說,不必忌諱?!?/p>
金玉石淡然一笑,心想,刻這個印有何難,他在博物館見到原件,而且記得清清楚楚,完全可以刻得不露馬腳??伤荒芸蹋奈锸菤v史的實證,參與偽造文物等于偽造歷史,有違天理良知。
“哦,胡先生,恕我直言,你必須不姓胡。這個印我刻不了,抱歉抱歉,你另請高明吧?!?/p>
來人一愣,隨即平靜地說:“刃之先生,打擾了,告辭?!比缓?,飄然而去。
金玉石走下樓來,對父親說:“中午不吃什么盒飯了,要飯館送幾個好菜來,還要來一壺熱黃酒!”
“又接一單好生意了?”妻子問。
“退掉了一單壞生意,高興!”
選自《東風文藝》
相關內容: